新闻动态
本馆动态
宣传活动
图说庐江
庐江人文
图说庐江 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图说庐江
 
 
周瑜墓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6/8/15 10:12:54 发布人:

周瑜墓

周瑜墓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庐城镇,墓建于东汉建安十五年(公元210)。墓地约5亩,北域高约8尺,有封无表,平地起坟,以3×6×12小车纹汉代大砖砌成,墓门向东,墓周围绕以石刻栏杆,旁建木质六角“谈笑亭”。历经千年,冢塌亭倒,石栏毁灭无存。

建设沿革

明正统七年(公元1442),提学御史彭勖令知县黄金兰重加修葺,并立“吴名将周公瑾之墓”碑碣。

清咸丰年间,墓址又遭破坏。民国31年,国民党桂系驻庐部队一七六师五二六团团长覃振元掘墓,后又重新修建,筑墓成台,改圆形墓为凸型墓,分三层台阶,正方体,圆顶。底台阶边长10米,墓高约5米,墓四角配以4头石狮,墓正面竖立“吴名将周公瑾之墓”石碑,碑面两侧刻有对联,文曰:“君臣骨肉江东水;儿女英雄皖北坟。”二层台阶竖立国民党驻军团长覃振元、江防司令孙福安、县长谢殿栋3块石刻碑记。墓前两旁竖立一对高大的长方形砖柱,上书对联:“赤壁展鸿图,三十功名公已勋垂宇宙;佳城封马鬣,两千年后我来树此风声。”

今墓在宿松西北破凉镇梅墩畈圭山。建于东汉建安十五年(公元210)。历经千年,冢塌亭倒,石栏毁灭无存。

建国前柱已遭破坏。

建国后,“文革”期间,表层碑碎,仅留下衰草荒丘。

六十年代,兴修水利,周瑜墓沉入黄大口水库。根据宿松《周氏宗谱》记载“故城及松圭山均有墓”,这个故城就是巢湖故城。据《元和郡县志》记载,寻阳县东四十二里有巢湖故城。这里说的“寻阳”是古寻阳,也就是黄梅西南。而寻阳县东四十二里,正好是桑落洲。又根据宋初学者徐铉 《骑省集》中《故汝南县太君周氏夫人墓志铭并序》记载“夫人讳某,字某,庐江舒人,三国时吴将公瑾之后。公瑾葬于舒之宿松,今裔孙奉祀者百余家”。从“家”来看,可见在唐代以前,周本家族已经在此守墓。宿松周瑜墓,是正史文字里唯一记载地。另外根据《周访传》记载,访家寻阳,至访四世。据di家谱记载,周瑜和周访刚好四代人。大概很多学者认为,《周访传》并没有讲周瑜是周访的高祖,家寻阳。史书记载都只言三代人,说太多就成家谱了。我们可以从《周瑜传》里看出,“从祖景”。《周访传》“祖篡”。这也就证明史书只记载三代以内的人物关系。

今天的周瑜墓已经沉入了黄大口水库,这是一种历史遗憾。

文物遗存

桑落洲

唐代 徐坚《初学记》“江水对雷州之北侧,有周瑜庙,以上舒州”。徐坚这里是引用《水经注》里的文章。

其他版本多作雷水。按文章的意思来看,应为雷水,不然讲不通,“江水对雷州”,对是两水相汇之思,不然直接讲雷州北岸就可以了。所以,本处应为雷水。根据《通典》宿松有雷水,江水自鄂陵分为九派,会于此县界洲(桑落洲)上。可以讲周瑜庙在宿松,应该确凿无疑。宋代乐史《寰宇记》中也引用了《水经注》这段话。只不过,他在后面加上注了“亦呼大雷神”其写的是舒州望江。这里他可能是把大雷庙当作了周瑜庙。他所考据的有一个失误,就是以宋代的长江来吻合雷水,由于没有考虑到长江南移这一现象,导致他错误的以为大雷庙就是周瑜庙。宋朝的长江已经在桑落洲之南了。而三国时期的长江在什么地方呢?根据晋朝袁宏《东征赋》记载,“尔乃出桑落,会通川,背彭泽,面长泉”这里的长泉就是指长江,因为赋文要押韵,所以改江为泉。而这个通川,就是雷水水系,“会”字说明桑落洲被雷水包围,彭泽,就是今湖口一带。我们可以发现,三国时期的长江在桑落洲北面。因为水的不确定性,导致历史地理考据的失察,已不是一两例了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桑落洲基本上都在战争的焦点上。那我们只有将时间区域锁定在210年到280年这个区间,因桑落洲是个小洲,修建纪念性质的建筑没有意义和价值,官方和民间都不可能在小洲上修建纪念性的庙宇,因为纪念性的庙宇都是修建在闹市区。这样就不难判断周瑜庙的性质了,周瑜庙就是周瑜墓庙。

而据《陶侃传》记载,“侃少时渔于雷泽”,以当时的交通工具,陶侃不可能跑到一百里外去打鱼,这个雷泽应该在寻阳附近。说明周瑜家也在寻阳雷泽。这样范围就缩小了。而根据《周瑜传》记载,讨麻保二屯,还备宫亭。还备宫亭这点说明周瑜在鄱阳湖留守,三国志记载,赤壁大战前,周瑜是从鄱阳湖赶回去的,说明这两年,周瑜一直在鄱阳湖,那他家也在鄱阳湖附近。公元200年左右,古鄱阳湖不过松门山。今天的鄱阳湖是后来沉没了枭阳县和海昏县才形成的。那时候星子和都昌中间还有一个枭阳县。湖中自然不能屯兵留守,而唯一可以解释的是,在湖附近的洲上屯兵。

南北朝郦道元《水经注》“江水对雷水之北侧,有周瑜庙”。因为《水经注》是注释《水经》的一本书,如果按照《水经》成书年代来算,应该是魏晋三国时期,这就很接近周瑜卒年的记载。江水对雷水,也符合解缙的诗句。如果按照最晚推算的话,《水经注》成书南北朝时期,也就是公元450年左右,因郦道元是北朝人,所以南方水文资料其必定是参考南方人的著作,这样文献的成书年代最晚在三百年左右的晋朝,战争期间修建庙宇的可能性很小。周瑜的家就在巢湖故城里面。这符合宿松《周氏宗谱》“汝南人,瑜公守吴郡,家庐江舒,...故城及松圭山均有墓”的记载,这个故城绝对不是庐江舒城,因为前文已经讲的很明白,籍贯是汝南,家庐江舒城。所以他应该不是故乡的意思,并且江西的乌东族谱也有这样的记载“庐江为吾周之先,再家于舒自瑜迁”,这里可以看出,家在舒是自周瑜时代搬迁的。两者地隔千里,而记载却一致,说明是事实。故城这里可以理解为被废弃的城池。所以这个故城只可能是巢湖故城。

周瑜祠堂

古庐江舒的“舒”指的是古舒庸的宿松,这里的夫人是指周本的女儿,周本是舒州宿松人。既然确定了宿松,搜索范围就小多了。根据宿松《周氏宗谱》记载“故城及松圭山均有 墓”,前面已经论证了这个故城在桑落洲上,也就是寻阳东四十二里。结合《水经注》所言,其实不难发现,这个地点就是在被雷水包围的桑落洲和古长江交汇的北侧。后因桑落洲(在今宿松汇口镇,洲头乡沿江一带)崩岸,早在唐代之前,周瑜后人就把周瑜墓庙搬迁到了宿松圭山。这也就是“故城及松圭山均有墓”的由来。注明一下,在史书记载中,隋朝以后,都称宿松,而文中以一单字“松”来代表,这种记载方式是在隋朝以前的记载形式。隋朝以前宿松称松兹。可见,周瑜墓在隋朝以前就落户宿松圭山了。无论是从时间,文献记载,还是历史考证,都是最完备的。宿松周瑜墓就差一纸证明了。而纵观其他周瑜墓,都没宿松详实。宿松有周瑜后裔守墓,文献记载最早,有完整的家谱记载脉络传承,考据最严密,历朝都有记载,古迹任存,周瑜后裔还在墓旁而居。周瑜已逝,英雄不再。周瑜墓到底在什么地方呢?周瑜墓最早下葬于古寻阳的巢湖故城,为什么会下葬于巢湖故城呢?主要原因是周瑜自赤壁大战候,主要的军事驻防都在寻阳附近,袁宏明确记载周瑜屯兵于桑落洲,在桑落洲修建城池,所以在屯地下葬也比较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和习俗。至于“丧当还吴,又迎之芜湖”的记载,本人认为,这个“还吴”中“吴”应该是指吴国,因为作者写《吴书》的时候,吴国已经建国40多年了,以作者的角度,这个“吴”应该是吴国的意思。至于“迎之芜湖”这个估计是迎接灵位,古人有迎灵之说,而未有迎丧之说。周瑜墓后因自然灾害,战争,才迁移到了安徽宿松圭山。巢湖故城周瑜墓因崩岸和鄱阳湖枭阳县沉没等原因,遗址遗迹不复存在了。留下的只有宿松圭山周瑜墓。宿松周瑜墓有历史文献明文记载,周瑜墓应该无出其左右。

周瑜城

周瑜城,位于舒城县城西南10公里处的干镇瑜城村。此为24岁以前的周瑜,在家乡修建的兵营,供练兵习武及驻军之用,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。这里丘陵起伏,杭埠河故道经此,是舒城县城去西南乡大别山区的咽喉要道。周瑜城为土城,正方形,长宽各296米,高10米,占地面积104亩,四周是土筑城墙,高城之上是平整的台地,东西南北各有一个相对称的宽六七米的城门。原建有兵营、养马场、周瑜井、拜母堂、净梵寺、古塔等。城的西北方向有呈鼎足之势的三个土墩,名曰“练三墩”,传为当年周郎练兵牧马处。——周瑜城及练三墩,古称“牧马旧市”,为昔日“龙舒八景”之一。

周瑜墓

公元208年,周瑜、曹操会猎于赤壁。火烧赤壁,最终改写了中国的历史,三国由此形成。210年周瑜在西征的途中倒下了,周瑜死在了柴桑,埋葬在柴桑附近桑落洲上的巢湖故城。这座城就是当年周瑜修筑。后在隋唐时期,桑落洲崩塌,迁到宿松圭山。周瑜墓在宿松,在古书中,有如下记载:

明代 解缙 《吉州周氏考》“考其陵墓在今之安庆宿松”,《文毅集》有诗曰“皖水青林绕墓田”。根据《水经注》云,青林水,至寻阳,通大雷。按照我的理解,这个青林水就是雷水水系。古寻阳在今黄梅西南。这里交代的很清楚,周瑜墓在宿松青林水附近。具体地点有待考察论证。

五代,宋初学者 徐铉 《骑省集》中《故汝南县太君周氏夫人墓志铭并序》“公瑾葬舒之宿松,今裔孙奉祀者百余家”。这也是其他“周瑜墓”不具备的条件,有后裔祭祀。南唐(宋代)马令 陆游《南唐书-周本传》“瑜葬宿松,即墓为祠,子孙居其旁者,犹数十家”。唐代 徐坚 《初学记》“江水对雷州之北侧,有周瑜庙,以上舒州”。徐坚这里是引用《水经注》里的文章。东晋袁宏 《东征赋》“唯吾生于末运,托一叶于邓林,.......尔乃出桑落,背彭泽”这里的桑落就是桑落洲,袁宏在此怀念周瑜,周瑜墓在桑落洲邓林。


版权所有 庐江县图书馆 | Copyright @2011-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支持:安徽三户网络
皖ICP备18024979号-1 皖公网安备 34012402000431号 为获最佳浏览效果,推荐使用1024 x 768 像素
您是本站第位访客!
收缩